EN

新闻媒体

news media

聚焦金融科技,微模式AI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1.07.01 分享:

人工智能作为继蒸汽、电力、计算机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蕴藏着全球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金融行业凭借海量的数据和多维度的应用场景等行业特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再加上2017年中国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相继发出了行业规范,要求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对销售的关键环节录音、录像(以下简称“双录”)。“双录”因此在金融行业形成了热门话题。



作为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微模式公司董事长陈友斌博士带领研发团队将人工智能的多项领先算法应用于金融双录中,推出了智能双录及质检稽核系统,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传统金融双录,效率低成本高

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理财销售、证券开户、法人开户、合同面签等越来越多的业务场景需要“双录”,双录视频的合规性审核工作量与日俱增。目前,传统的人工质检效率低、成本高,已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而此前也有不少银行因“双录”不合规、管理不到位、代他人“双录”等问题被处罚。



尤其是2017年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发布关于“双录”的规范后,监督要求越来越高;保险、理财产品等业务审核数量大,券商单日开户量3-10万户/天;在作业层面,人工审核双录视频的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开户、销售效率,造成二次扰客严重等问题。总体而言,金融机构继续使用传统的双录方式,想要提升效率并符合监管要求“难两全”。


AI新技术,焕发传统金融行业活力

陈友斌博士及其研发团队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领域有着较深的造诣,也是国内较早一批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的科技人。我国的金融行业还存在不少费时费力的手工作业方式,基于若干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微模式公司致力于帮助金融行业转型升级,达到防范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解放人工的目的。


就“金融双录”这一个细分领域而言,陈友斌博士带领的研发团队,从行业的痛点入手深入挖掘,依托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优势,打造了集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义解析、OCR识别、活体检测、手写签名识别等AI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双录及质检稽核系统。凭借创新的技术,该系统荣膺了“2019年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创新奖”。


智能双录及质检稽核系统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极大地优化了金融机构的双录流程,提升了双录质检的效率,为金融机构需双录的业务良性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智能双录及质检稽核系统

这一系统分为前端采集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前端采集系统可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AI技术在双录的过程中进行实时质检。而后台管理系统可通过多维度机器质检以及视频内容分析对双录业务的合规性实现深入的质检稽核。



该系统综合应用人脸识别、文字识别、手写签名、目标检测、行为分析、音视频处理等技术,多维度定制化稽核项包括但不限于话术合规、人脸检测、多重身份核验等,确保整个双录过程的合规性;机器质检预审结果能够自动标记定位,智能化分析手段全面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审核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专注度,让双录审核业务更为高效智能。        


从技术层面和精准度上来说,通过文本分析、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凭借海量样本的学习训练确保质检稽核的高准确性、高可靠性,平均检测精度高达95%以上,远超传统人工作业。在录制结束后,极速生成质检稽核的结果报告,能够高效辅助审核人员做出决策,全面缩短了双录审核的时间,相比人工审核速度提升10倍以上。



智能化时代,各个领域的技术不断创新,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势在必行。陈友斌博士带领的团队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领域耕耘了近30年,坚持钻研前沿技术,始终秉承着“防范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解放人力”的16字服务方针为金融和安防等行业的科技创新赋能,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微模式公司版权所有 ©2011-2020 网站备案编号:粤ICP备12066298号-1